从事科研,或者从事更宽泛的知识生产,需要什么样的工具链,来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?
知识生产,从我个人的理解,可以简单定义是对信息的获取,消化和再输出的过程。所以我打算针对这个过程中三个部分分别谈谈。
信息获取
我一般获取信息的方式,从设备来看,主要是手机和电脑。手机上主要是各种APP,可以收藏各类资讯。电脑上则主要是使用edge浏览器获取信息。如果从主观能动性来看,大部分时候可能是被动地获取一些新的信息,少部分时候根据自己特定的需求去主动地搜索信息。
这里面我感到有两个问题:
- 如何高效又简单地把信息收藏到一个地方,同时又能很方便地再次搜索到?
- 如何提高自己在网络上搜索有效信息的能力?
得益于现在搜索引擎技术的日新月异,当我提出这两个问题之后,找到他们的答案并不是难事。所以对于「信息获取」来说,更重要的是「会提问」。提问这个事情,是根据自身需求出发,恐怕连AI都帮不上忙。
言归正传,我这里还是从技术的角度,结合AI发展潮流,推荐我使用觉得能够满足这些需求一些软件工具。
信息收藏
首先,我感觉这个问题可能是不存在的。因为有点像零售业中仓储的问题,货物最重要的是流转起来,而不是囤积在某处。一样的,获取的信息如果不能尽快输出,无论存放在何处最后都会成为你后续检索的干扰项。
所以信息分类收藏,给一些分类,标签,日期就足够了。然后尽量在一个月内消化这些信息,转化为可以输出的成体系的知识产品。然后绝大部分内容都存在网址,所以我们信息卡片包含一些必要的属性即可。
目前可以按照特定模板制作信息卡片最方便的,还是 『obsidian』这个双链笔记软件,手机和电脑上都有,都可以随时记录。而且还可以使用 『syncthing』 这个工具来实现信息素材库的同步。然后再次检索的时候,通过信息卡片上的字段,结合 obsidian 中的 「dataview」插件很容易查询筛选。
信息搜索
上网使用各种搜索引擎这个我就不多说了,只要你关键词 match了基本上都还是能找到有效信息的,广告无视就好。然后如果连关键词都不知道,可能先需要向 AI 模糊地描述下你的意图,让他来生成一些关键词供你选择。
事实上我在进行电子DIY的时候,经常向AI咨询。因为我对于电子嵌入式开发方面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积累,所以这个领域的一些术语行话基本概念我都是不知道的,但是AI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凝结了各行各业的概念,这种事情正好是AI擅长的。所以说现在跨界做各种事情的成本真的比以前降低了很多。
言归正传,前面已经提到了对某个obsidian素材库,可以使用 dataview插件来搜索筛选。但我们可能会有好多个素材库,这个时候就需要本地计算机的全局搜索的工具。这个方面,既有大名鼎鼎的『Everything』,还有能够比较轻松检索文本内容的 『Anytxt』。
信息消化
信息消化是一个时间精力高投入的行为,所以意味着要有高回报才能保持平衡。所以务必时刻记住:为最有价值的知识产品选择原材料进行消化。否则就会在大量的信息中陷入低效的困境。因为这样的困境是现实存在的,所以这也反过来要求,在摄取信息的时候,也要尽可能提高门槛,不要海纳百川。
制定项目大纲
决定了高优先级的项目之后,首先就要制定项目大纲框架,甚至还要在获取信息之前。然后按照大纲来有优先级地收集各种信息。先总体再细节,按照优先级排序来推进,根据实践反馈来调整,这个是提高效率最基本的办法。因为我们的时间精力实在有限,必须要有优先级,而且要有总体观念,避免陷入细节。
框架可以使用 outline 的形式来组织,这个我推荐继续使用 obsidian。可以为每一个项目单独设置一个obsidian库。obsidian中不仅可以使用 outline 组织各种页面,还能够使用白板,像画思维导图一样把各种东西串起来。
制定项目框架需要充满思考,才能得到逻辑合理的一个骨架,之后才能按图索骥,逐步填充各个拼图。但好在这个过程只是思考难度大,务虚不务实,不会花费很多时间。
信息批注整合
在信息获取阶段,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复制了一些内容,甚至有些只留了个网址。那么在消化这个阶段,就需要对能用到,能够纳入大纲框架的信息进行批注。其实在 obsidian 中,这个批注的同时还能双链引用,很丝滑就建立了树干和树叶般的关联。
对于搞科研的来说,这个批注更多是看文献。我推荐使用 zotero,方便与 obsidian 进行联动。不过我更推荐在 obsidian 留下阅读笔记。而这些阅读笔记,都可以整合到自己某个课题项目的大纲中。等到要写论文的时候,素材都已经拼凑好,甚至直接扔给AI都能写出一篇既有逻辑又有料的 introduction。
甚至产出的各种实验数据,也是先形成信息卡片,然后整合到大纲框架中。如法炮制求助AI,理论上我感觉发表论文的速度会大大加快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,自然地就建立了所发表论文到最原始的数据的双链连接,使得论文工作的方法和数据的可溯源性大大增加。
信息输出
信息输出的形式多种多样,对我来说。一个是发表创新性的科技论文,另外一个是发布技术经验分享的个人博客。至于视频up主,各种平台论坛啥的我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了。还有一种输出方式是分享在线文档,这个我推荐「金山文档」。
发表论文,准备草稿的过程我推荐还是利用 word + zotero,既方便和其他人协作,也方便投稿。当然有些时候,也需要从 zotero中导出引用的文献转成 endnote 的库,都是为了方便协作,因为写论文很少是一个人的事情。
个人博客自己建网站还是有点成本,好处是没有广告,还能收费,而且可以自定义所有东西,可玩性极高,但缺点也很明显,从租服务器并部署网站,注册域名,网站备案等一系列过程还是技术门槛较高而且费时费力。事实上对一般人更好的选择还是自己开一个微信公众号(好像也可以设置收费文章,支持打赏)。不过,不管是个人博客,还是大网站平台上发布内容,导出为纯 markdown 都会更加方便。所以后续使用 markdown编辑器和图床会比较合适。
发论文速度很慢,在这个期间,定期比如每周发布一篇博客,就算是练练笔也是非常不错的,所以这个信息输出形式是必要的。
此处评论已关闭